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不好讀,因為美國稅制我一無所知(台灣的也懂沒幾條),作者引用很多美國稅制來討論或反駁一些與經濟學思想不符的現況,也再再的強調公平、正義的理想與現況的大落差,並且與是非觀念、子女教養做結合。
其實觀念正確,用在各種領域都是說得通的
比較艱深的經濟學概念或稅制問題撇開不談(其實是有看沒有懂),作者想要傳達的是”觀念”的重要,這是很發人省思的部份,例如吃飯一定是用手,為何不是用腳…這個例子太反差了,但我想說的是,你從不懷疑吃飯要用手,為什麼你不懷疑??事實上,用腳才是可以達到四肢協調的平衡。(這真是很糟的例子),但這本書就是這麼令人嘖嘖稱奇的….顛覆你一直以來的認為….
不要一味的相信你所看到的,最好可以加上你的思考,眼見不一定為憑!!否則當你有一天搞清楚真相時,連你自己都會看輕自己!
以下截錄部份書中的段落,為了避免懶惰的學生不自己看書,來這裡摳我的心得去交報告,粗体字的書中內文不是很完整,小心被老師抓包,一般字体是我亂寫的不適合交作業!
收入不同怎麼會只是機率問題,而非關人的選擇?有幫小孩切過蛋糕的父母就會知道,一定會有一個小孩報怨”我這塊比較小,姊姊的比較大",此時父母若夠有耐心會向孩子說明,不要那麼愛計較,能一心享用蛋糕的人生活比較快樂,就算別人的比較大塊你也要記得,世上比我們不如的孩童大有人在….下次看到同事升官加薪,請你也記得這個啟示。
à不管是不是對小孩唬爛,跟大人鬼扯也一樣,用嘴巴講別人都可以飛天鑽地,換作是自己的事,有那麼容易做到嗎??其實也不難,就一個觀念,一念之差!
我們需要關心家人,也要關心陌生人,但那些只選擇關心某些國藉恰好和自己一樣的陌生人,而忽略那些國藉無奈是其他國家的陌生人,這種態度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錯誤的天性。
à我以前也不懂為何某些宗教團体在島內收功德款,卻在別的國家有難時拿著捐款去做慈善,是我的觀念錯了,大家只是恰巧的不同國藉而已,算起來都是陌生人,要有大愛才行!
學校教凱莉勤奮工作是美德,節儉也是美德,卻不管多數人勤奮工作的唯一理由,就是不用再節儉。
à貧苦拮据過的人生活變寬裕後,往往還是無法享受生活,已經節儉成性。哪一天我變有錢人,我一定要很會花錢,不然就枉費我這段時間的努力了!
如果有人說,我找工作好幾個月了,但都沒有要僱用我,萬念俱灰之下,我只好開始偷竊。
多數人會基於本能的同情他,但若有人說,幾個月來我一直努力找人約會,但沒有人願意跟我一起出去,萬念俱灰之下,我只好強暴他人。這種人則一定會被唾棄。
許多人可以同時持有兩種態度,而不覺得需要統一看法。
à我拿這個問題問了我的兩個朋友,我問他們哪個案例比較可惡,感謝老天我交到好朋友,他們都回答我,兩個一樣可惡!
常聽反對墮胎合法化的人致力於收養或照顧棄嬰,但卻不曾聽過反死刑的人致力收容那些被判無期徒刑的人,這種雙重標準不但被社會接受,且不會有人對此有意見,為什麼?
à主張廢除死刑的議題在島內也吵過一段時間,不可否認的是…我沒聽說過人權團体主張把死刑犯帶回自己家養,激進的動保人士反對高雄柴山的猴子被捕抓,柴山遊客人人自危,農作物採收前被猴子搶食,基本的百姓居住安全可以不顧,動物絕對要受到保護,就連在餐廳抓到的老鼠都不能處死!我說這社會真是犞枉過正到失心瘋了!
有某個結論是說,被人收養的小孩…不管在學校或法律方面人際關係和職業都比由親生父母養大的小孩製造更多的麻煩,我問,如果拿被收養的小孩與沒被收養的孤兒做比較是否比較有義意,人們常不加思考就輕易接受某一種觀念,並且深信不疑。
à問題的設計就有問題,那答案就沒有意義了,可是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不假思索的就先找答案,也不管發問的人是不是有設下陷井,倒不是建議你處處質疑,只是一個邏輯性、合理性的觀念,好比你從不敢質疑老師,但,老師說的都對嗎??
我們把龐大的稅附加在富人身上,然後安慰自己沒關係,因為富人和你我不一樣,有些人因為善選產業,有些人因為運氣太好,不過就單憑這樣的差異,就理直氣壯的奪取他們的財富,如此泯滅人性的舉動就是偏執的實踐,我們絕不會教孩子做出這種舉動。
à我是個不必繳稅的低收入戶,我支持有錢人該繳稅單純是因為,他們繳不繳稅都與我無關,但這種繳稅制度確實是沒有可靠的說服力,畢竟,很會賺錢是各憑本事….(好吧,運氣也罷),為什麼很厲害或付出很大代價才變有錢的人,就要比不會賺錢的人多負擔稅??反觀,總不能因為我的無能就可以規避繳稅啊,是吧~
如果你不犯錯就表示你冒的險不夠
à這實在是太有道理了,一直都很平穩沒有壓力的人,他們不冒險,但也無法晉
級,沒有投資的人不會損失但也無法致富,很現實吧,一有機會還是要試它一試!
若要判斷某人的價值觀是否有吸引力,那就對照他們的說法,例如有人說商人追求高價是不道德的,你可以問他,消費者追求低價是否也是不道德 。
à養成雙向思考是很必要的習慣,很多死結馬上就可以解開了,曾跟一個朋友爭論一個話題是,他的朋友寫了陳情書給市長,抱怨車子被偷的事,袒白講我看完陳情書的內容馬上就覺得這是徒勞無功的陳情書,並非市長看不見,也不是像朋友所說的,警察不會理你的~~!!而是,陳情書的內容我看不到重點,裡面全是抱怨和指責(警察不會幫忙之類),你若是市長,你若是市府員工,你也會跟我想的一樣,重點是什麼?如果你是收到陳情書的人,看到什麼內容才是真的在”陳情”?? 你希望得到什麼回應,你必須先正確的掏出問題來(雙向思考)
不要停止探索生命的可能,就算你又回到原點,也沒關係,辛苦跑一圈後才會覺得回到本壘更加甜美。
à變動是令人不安的,因為在無法得知結果的情況下,你要傻傻的衝了…..就衝吧,成功了,又是另一番成就,失敗了,頂多是打回原形,不去跑一跑,怎麼知道自己的耐力到哪兒呢?